“眼要看準,停車要穩(wěn),起落勻速,手腳到位……”
在龍鋼公司軋鋼廠“操檢合一”技術比武現(xiàn)場,鉗工王璐一邊候場,一邊背誦著天車操作要領口訣,在眾多參賽的青年選手中,他的身影顯得格外“亮眼”。真不敢相信,眼前這位頭發(fā)花白、戴著花鏡的“老人家”竟然是參賽選手。
事情還要從今年4月初說起,為進一步提升全員崗位能力,打破操作與維修之間的分工壁壘,促進崗位之間相互融合,實現(xiàn)管理效率與設備管理雙提升,公司決定在各分廠實行“操檢合一”素質提升工程,通知一經(jīng)發(fā)出,相關崗位人員都摩拳擦掌、躍躍欲試。王璐是軋鋼廠運行作業(yè)區(qū)一名老鉗工,年近五旬,五十歲對于絕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已經(jīng)過了“追夢”的年紀,然而王璐并不“服老”,帶著近三十年的工作實踐經(jīng)驗和對鉗工工作的熱愛,他果斷報名特種設備天車“操檢合一”,并為自己定下兩個新目標:四個月內拿到天車操作證,三個月內帶出五名天車工,并取得焊工證。
修身不言命 謀道不擇時
“什么時候學都可以,年齡不是問題,最大的對手,是心態(tài),是自己。”王璐時常這樣鼓勵自己。他心里很清楚:自己年齡大、記憶力差、反應慢,但也有自己的優(yōu)勢,那就是自己的孩子都大了,家里不用操心,業(yè)余時間比較多,能夠靜下心來學習。
天車吊運作業(yè)環(huán)境復雜多變,被吊物件的形狀大小不一,每個物件的吊運都要求做到穩(wěn)、準、快、安全、合理,這讓初學天車的王璐內心著實捏了一把汗。為了更好地掌握天車操作技能,勤奮且不怕吃苦的他,從最基本的穩(wěn)鉤方法開始練習,一遍又一遍地開動大小車,讓擺動的吊鉤處于垂直靜止狀態(tài)。一輪訓練下來,他的腰和背僵硬得半天也直不起來,眼睛又酸又澀。但,他堅持著,邊練習邊思考,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時向師傅請教,并反復進行訓練,直到掌握動作要領。在他的刻苦訓練下,三個控制器在他手里逐漸運轉自如,吊鉤也能精確到指哪吊哪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經(jīng)過無數(shù)次的訓練,他的操作技術越來越好,日常練習失誤也越來越少,于是,他果斷報名天車特種作業(yè)取證考試并順利通過。從開始接觸天車操作到取證,他僅僅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,提前完成自己的第一個目標。
匠心琢璞玉 潤物細無聲
“心穩(wěn)了,手自然就穩(wěn)了。”角色反轉,作為有著三十年維修經(jīng)驗的“老牌”鉗工而言,面對求知若渴的天車工們,王璐此時此刻顯得自信從容了許多。由于維修經(jīng)驗豐富、專業(yè)知識儲備充足,他從量具的使用、焊接與切割技術、機械電氣原理、天車基本故障判斷等方面入手,通過舉例分析與實操練習相結合的培訓方法,為天車工“烹制”了一堂又一堂生動有趣的維修課。原本只是低頭記著筆記的學生們也開始活躍起來,與老師討論,好不熱鬧。
“事不過三”是王璐教授徒弟時的一條最重要的規(guī)矩,再一再二再三不可再四,如果教了三遍還不會,他絕對不教第四遍,徒弟需要自己想辦法去摸懂學透,等完全領悟了這項技能才可以教下一項,這種嚴厲的教學方式,提升了徒弟們的技術水平。徒弟石超說:“初次學習焊接時,王璐師傅給大家教授了仰焊、平焊、立焊、橫焊的區(qū)別和方法,但在實際操作時,由于慌張著急,自己不加判斷就盲目作業(yè),師傅看到后提醒了一次,自己一下子就警覺起來,此后每次操作中都謹記師傅的要求。”
嚴師出高徒。經(jīng)過兩個多月的學習,王璐的五名徒弟均熟練掌握了基本的天車維護、維修技能,并順利考取了焊工證。徒弟石超也從眾多崗位員工中脫穎而出,榮獲分廠“操檢合一”優(yōu)秀員工。
羅曼·羅蘭曾說:“真實的、永恒的、最高級的快樂,只能從三樣東西中取得:自我克制、工作和愛。”對于像王璐這樣默默無聞地奮斗在生產一線的工人來說,三十年如一日的熱愛與奉獻以及技藝的傳承與堅守,就是他職業(yè)生涯中最驕傲的勛章。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