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,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坐在陽臺的靠背椅上,手上捧著一本書,聚精會神地小聲閱讀著每一個文字,陽光透過玻璃灑在他的身上,威嚴(yán)、慈祥、溫暖,還有一種讓人安心的感覺,讓人不忍打擾,同時也讓人覺得應(yīng)該拿本書坐在他的對面,一起閱讀,共賞書之美妙。
這位老人便是我的舅舅。
晨起讀書是舅舅退休之后一直堅持、雷打不動的習(xí)慣,就像喝水吃飯,甚至比喝水吃飯還要緊,每天什么時候讀,讀多久都是有講究的。至于讀什么反而顯得不是很重要,我以前的課本也行,歷史地理也行,古文詩詞也罷,趣談雜文也好,過期的雜志、報紙也不嫌棄,反正只要是文字,他就能讀的樂在其中。在舅舅的熏陶下,我也算半個愛書之人,可是總被各種生活的瑣事所擾,盡管如此,也能在眾人嬉鬧之時,挑出一點(diǎn)時間、一點(diǎn)空間,靜下心來與書為伴。不過多半也是為了工作和考試,和舅舅比起來,則少了一分對書的執(zhí)著和偏愛,多了一分應(yīng)付和功利,失了讀書的原本自然法道。
過年的時候,我與表弟圍坐在舅舅旁邊,一起討論讀書與教妹妹的讀書之事,順便抱怨妹妹難管,批評她不珍惜讀書的黃金時光,舅舅則在旁邊安靜地翻著一本《道德經(jīng)》的書,不言不語。表弟堅持說要讓妹妹讀唐詩宋詞、諸子百家等經(jīng)典之作,但妹妹從小喜動,難以靜下心來,從小就教唐詩宋詞,到七八歲也沒記住多少,她也不想學(xué)了,我本來就不太堅持,她不學(xué),便不教了,帶她到處玩,增長見識。表弟則說我過分傾向于妹妹的意愿了,小孩子更喜歡玩,從小沒有刻意養(yǎng)成讀書的習(xí)慣,浪費(fèi)了她最好的記憶時光,即使現(xiàn)在十二歲也還完全來得及。我們的意見漸漸分歧,激動難耐、相持不下的時候,舅舅則慢慢地給我們講“孟母三遷”的故事。“孟母三遷”的故事我聽了無數(shù)遍,但是聽舅舅講還是頭一次,也是觸動最深的一次。聽了之后,我真的覺得我這做哥哥的,對妹妹的教育關(guān)心不夠,我也進(jìn)行深刻的反思,好像我在妹妹的教育上從來沒花過太大心思,只是告訴她要學(xué)什么、做什么,沒有做到與她一起學(xué)習(xí),妹妹不要學(xué),我也就不堅持了,想想到底是自己不能堅持還是妹妹不能堅持?
隨后,舅舅又說“身教大于言教”,指著門外一個帶孩子看手機(jī)的鄰居,意味深長地說,大人一天不是電視就是電腦,玩游戲、刷評論、看視頻、翻快餐新聞,這樣怎么能讓孩子靜下心來讀書;孩子身心不成熟,不能抵抗電子產(chǎn)品帶來的一時快樂,大人還在旁邊誘惑,這樣怎么能養(yǎng)成孩子好的讀書習(xí)慣。
舅舅話不多,很少這樣直截了當(dāng)?shù)亟o我們講道理,更不會當(dāng)面批評我們其中任何一個人。以前,總覺得是他讀書多,活得豁達(dá)通透,懶得跟我們這些晚輩計較。那次之后才漸漸明白,舅舅一直是以育人的心境用實(shí)際行動教授我們做人育人之道,也真正明白他為什么要堅持讀書,堅持在鬧中取靜讀書了。
晨光下,舅舅與書,相伴相依,情切意堅,修身心,用意深長!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